在燕赵大地接受心灵洗礼| 红色旅游媒体采风河北行

2019-11-13 16:59:49 来源:
分享到:



11月3日至6日,由中国旅游报社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红色旅游系列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河北。4天的时间,从红色圣地西柏坡到李家庄中央统战部旧址、正定塔元庄、阜平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花山毛主席故居、骆驼湾、顾家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采风团成员重温红色记忆,感受红色文化,接受心灵洗礼,以全媒体方式展现河北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在去往西柏坡纪念馆的路上,在导游的带领下,采风团成员挥舞小型五星红旗,齐声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和我的祖国》《团结就是力量》……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红歌在车内久久回荡。在正定塔元庄,习总书记的关怀成为塔元庄发展经济、实现美好生活梦想的巨大精神动力,村民们的幸福生活令采风团成员由衷赞叹。阜平县城南庄村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运用大量珍贵的照片、文物以及先进的声、光、电、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示了晋察冀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创下的光辉业绩……河北的红色旅游资源很丰富,红色故事还有很多。

接下来,请跟随采风团员们的所见所闻,一起聆听河北的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中国旅游报邢丽涛)


圣地柏坡情

平山别样红

中国旅游报 邢丽涛


秋意已浓,细雨蒙蒙。采风团一行来到神往已久的西柏坡,回望那段浩荡不朽的岁月。

开展红色旅游的地方去过不少,每到一地都有不同的感触。在我心中,西柏坡是与众不同的,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不仅因为西柏坡是我去过的第一个红色旅游景区,也因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特殊地位。在这里,我对革命领袖的崇敬、对革命先辈的缅怀更加强烈。

这里曾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这里曾召开全国土地会议,让解放区的亿万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里曾召开我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这里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新中国的缔造者从这里出发走进北京。在这个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党中央、毛主席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在西柏坡纪念馆,那一幅幅发黄、发灰的图片与手迹,那一件件陈旧、简陋的生活用品实物,仿佛就是浓缩的历史,引领我们进入那烽火年代、峥嵘岁月。

看完展示的老照片、逼真的雕像、生动的油画、土改的资料、战斗的武器等,我心里感慨万千:没有老一辈的艰苦奋斗、没有领导人的正确领导,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繁荣昌盛的国家、人民富足安乐的生活。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是我党最辉煌的时期。

70年前的烽火已然远去,峥嵘岁月犹在眼前。70年前,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出发进京“赶考”,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大业。70年来,老区人民继承了革命优良传统,接下了砥砺奋进的“接力棒”,在新时期不断有新作为,坚持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老区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如今,走在西柏坡,平整的马路、整齐的小楼、漂亮的绿植,令人心旷神怡。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西柏坡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距离西柏坡不到20公里的李家庄村也是红色旅游的受益者。走进李家庄,满眼葱茏,亭台楼阁,一步一景,堪比江南水乡。依山傍水的李家庄将中央统战部旧址与周边红色资源通盘考虑,进行了整体规划开发,利用自有资源建设美丽乡村,整个村庄如诗如画。依托中央统战部旧址,红色旅游成为村里的主要产业。红色旅游带动了村里各项工作的发展,也让村民们改变了生活方式、劳动方式,从而真正实现了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依托红色旅游打造美丽乡村,村民们过上了惬意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都获得了丰收。



追循总书记脚步

感受新农村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 班翎达


30多年前的塔元庄,村民在“温饱线”上挣扎,“盼着一年吃细粮,盖上新房娶新娘”是当地村民最真实的想法,今天的塔元庄,村民们早已告别了温饱,“有钱有车有楼房,一天更比一天强”成为塔元庄村民幸福生活的写照。

塔元庄,正定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1982年,习近平总书记担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期间,就提出“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子。2008年、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塔元庄调研并指出,塔元庄村要“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在全国率先建成小康村”。

牢记总书记嘱托,塔元庄干部群众甩开膀子、埋头苦干,开创了一个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局面,塔元庄实现了华丽转身,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在塔元庄村委会,特色展厅里记录着塔元庄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变化,负一层大厅免费提供给村民举办婚礼、满月等宴席使用,家的氛围浓郁,幸福的气息洋溢在每个角落,温暖着每个村民的心。

慧聪电子商务产业园,线上线下一片忙碌,利用“互联网+”模式,塔元庄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牛蒡茶、牛蒡酒、小米、香油、无花果等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到了京、津、冀、鲁、豫、晋等多个省份,让村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30年奋力赶超,才得今日风景如画,今昔比对,塔元庄翻天覆地的改变,既得益于党的关怀,也得益于后天的“人事”努力,是国家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的缩影。



寻找课本里

《毛主席在花山》的故事

中国网 韩加君



秋阳相伴,载着我们采访的车子奔行在去往花山村的山路上,道两旁的山峦被秋风点染得五颜六色,美如画卷。

村干部带着我们快步奔向村中的毛主席旧居。花山村辖花山、抗沟、花沟掌3个自然村,距离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5公里。在去往毛主席旧居的路上,我们看到花山村一片丰收的景象,家家门前晾晒着丰收的粮食和采摘的山货,有的农户正在翻盖房屋,小山村里一片宁静祥和。那条潺潺着流水的河里,一河碧水欢快地向着远方流淌而去,这是一片梦想荡漾的地方,父老乡亲们凭借着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迈上河上的小桥,我们感受着流水欢歌。这座坚实的小桥承载着无尽的故事,这边系着毛主席的旧居,那边连着散落的自然村落。在小桥上放眼望去,毛主席旧居被金色的秋叶拱拥,令人肃然起敬,门前的那盘老磨盘,见证着岁月沧桑。在花山村读《毛主席在花山》,感觉和感悟都不一样,伟人的思想境界是那样的高远。村里的解说员打开课本告诉游客说,《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在花山村毛主席旧居,我们一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毛主席当年住过的房屋和办公用过的物品,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毛主席高大伟岸的身影!在花山石碾前,毛主席曾与乡亲们亲切交谈,历史物件保存完好,我们和游客拜谒后心里充满了激动和感奋。

花山村人以毛主席在村里住过9天为荣,他们用奉献和拼搏,书写着今日花山向上的发展故事。作为“藏”在太行山深处的山村,近年来花山村立足绿色生态和红色资源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统筹推进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和交通建设,全力打造古朴传统、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游”太行小村落,在太行山的深处编织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丰富了花山村红色旅游的内涵,让山外的人们过眼难忘。



历史不能忘记

今日头条 王阳


山河日新,国力日强,而70多年前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不能忘。由中国旅游报社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红色旅游系列媒体采风活动在11月初的深秋时节走进了河北,行程中令人很期待的一站便是位于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镇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阜平地处要冲,它西临五台山,东接华北大平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战时期,阜平更是一块红色热土。这里曾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的所在地,如今建立起了纪念馆,用翔实的资料真实地还原了抗战时期的过往。

或许您不知道,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根据地。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奋勇挺进华北抗日前线,在聂荣臻和彭真等同志领导下,创建了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在抗战8年中,根据地军民和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这里不仅是华北地区抗战的大本营,也是对日进行战略反攻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进军东北、夺取华北的前沿阵地。在艰苦的抗日斗争中,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这其中包括大家所熟知的狼牙山五壮士、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等永垂史册的英雄人物。

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的后面,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包括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同志居住过的房屋和会议室、电话室等,共计3排21间土坯房。旧址生动地还原了当时的面貌,供到此参观的游客瞻仰。

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令我对那段历史加深了了解。我不禁感叹,没有前辈的艰苦奋斗,就没有当下的幸福生活。



远渡重洋为中华

之崛起坚定信仰

中国商务新闻网 月巍


艳阳秋日,“我和我的祖国”红色旅游系列媒体采风团成员走进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金台驿街原保定育德中学旧址,是一所历史专题类博物馆。

踏上石阶,穿过门楼,步入青砖墁地的四合院,松柏苍翠,幽静清雅。看着眼前一幕幕的相片和记载介绍,我想象着这些青年如何在全然不熟悉的大洋彼岸生活,“勤于工作,俭以求学”。那不是平民耀语的资本,也并非华贵的荣光,而是无数有志青年缔造的信仰,为中国崛起而坚定的信仰。正值新思想、新文化在国内广泛传播,有志青年迫切要求去法国寻求救国之道,留法勤工俭学适应了这一需要,加上各地政府的大力扶持,留法勤工俭学在五四运动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热潮。这些青年人在自由旗升起的地方汲取了先进的思想,汲取了民主和自由的观念。这些抱着“实业救国”“科学救国”信念的青年,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栋梁之才,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在各行各业鞠躬尽瘁。

敬佩的同时不由深思,我们应如何报效祖国呢?周恩来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近平提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新时期的我们当以国之信仰为信仰,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执行党的决定,积极工作,践行革命者初心使命,传承红色榜样精神,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战争奇迹地道战

唱响爱国精神

国家旅游地理网 谢恒


1965年一部名为《地道战》的电影,将冀中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气急败坏的日军水淹、火烧、放毒气,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对付坚持地道战的冀中人民,一个个毒计都被勇敢智慧的冀中人民粉碎。冀中人民将日军陷入重重的人民战争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我和我的祖国”红色旅游系列媒体采风团来到了这个举世闻名的传奇战争纪念地。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巧妙地设计了各种工事和地道,部署不同的作战方法,在没有天然军事掩体的普通村庄,创出了超凡的业绩。冉庄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涌现了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最早的共产党员张森林年仅34岁被捕牺牲;抗日英雄李连瑞被逮捕后,身中数枪和十几处刺刀伤,壮烈牺牲时年仅21岁;李九德在“冉庄惨案”时被捕牺牲时33岁,还有许多无名英雄为国捐躯,看到他们正值青春年华就为国家民族献出了生命,身处地道战纪念馆的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地道战也是毛主席制定的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完美体现。地道战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冉庄人民的英雄气概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国人建设祖国、奉献青春。


来源:中国旅游报


版权所有: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 违者必究
冀ICP备190170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