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为建设文化强国蓄势赋能

2024-02-28 08:39:25 来源:山西日报、中工网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集群式突破,数字化技术不断向文化领域渗透,数字化赋能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赓续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自觉,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体来看,利用云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MR、3D扫描等技术,可以助力加快文旅行业提质增效,挖掘民族文化元素、抢救保护文化遗产,促进非遗技艺传承创新,创新红色文化教育传播模式。

数字化赋能文旅产业,有利于助力文旅行业转型升级。当前,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大数据、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成为常态化技术手段。行业从业者纷纷开展云展览、网络直播、云演播等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激活文旅新业态。由于搜索成本较低、数字市场透明、数字产品体验良好,数字文旅、智慧文旅日益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文旅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实现远程虚拟旅游,或在现有真实场景下挖掘、展示创新内容,提高文旅产业附加值。利用元宇宙相关技术,将真实与虚拟结合,可以创造出人机互动的体验环境,把景区的景观和文化表现出来,让游客身临其境、充分感受景区美景和历史人文,帮助景区游客提升三重服务体验:一是加强景观的审美体验,二是感受历史人文教育体验,三是参与景区周边衍生的游戏、动漫等娱乐体验,有效提升游客满意度。

数字化赋能文博产业,有利于文化遗产的记录和保护。以史为鉴才能明古今、知兴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是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定文化自信的充足底气,也为我们展示真实立体的中国提供了珍贵资源。文化遗产数字化是将文物由实体转化为数字形式以便更好保存文物的方式,对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修复、研究、传播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利用3D扫描、3D模型、区块链等技术,实现NFT+实物、NFT+艺术深度融合,将文献、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等藏品数字化,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记录和保护文化遗产。比如,3D再现鎏金宝顶、天坛建筑群系列数字藏品、中国首个中医药古籍IP数字藏品《本草纲目》金陵本。综合来看,文博产业数字化助力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发展实现双赢。一方面,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迎合了年轻人的喜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从供给侧满足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也借助数字技术创新了文化遗产的记录方式,推动新青年新一代自觉保护和推广。

数字化赋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技艺,有利于非遗技艺的活化传承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和宝贵的民族财富,承载着民族的生存智慧,记录着民族历史的文明与辉煌。非遗技艺曾经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活化的显著特征。数字化技术为非遗技艺的记录、展示、创新、生产、销售等方面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一是传播非遗文化。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非遗技艺虚拟展示平台,对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进行数字转化及虚拟展示。二是实现技艺活化创新。比如,传承人借助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实现跨时空、跨领域的知识共享复用和实践创新,对非遗工艺进行数字化流程再造,加速非遗产品与现代社会审美的融合,丰富非遗领域产品供给。三是培育文化消费市场。云计算、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市场消费需求和供给结构,创造了追求效率、创新和沉浸式体验的新消费环境,为扩大非遗技艺产业规模、创造市场第二增长曲线增效赋能。

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和传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融媒体内容兼容、传播互通、资源共用、利益共享,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新机遇。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通过场景模拟、与英雄模范面对面等活泼生动又不失严肃庄重的教学,使青年学子浸润在红色文化氛围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认同感。随着数字技术普及与发展,网络新媒体俨然成为当代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三课堂”。教育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大力实施“数字化+教育”,打造好线上教育平台,借助数字技术,利用抖音、B站等新媒体,通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授课新形式,加强高校的红色文化网络阵地建设,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作者:杜娜 作者单位: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版权所有: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 违者必究
冀ICP备19017071号-1